高雄市左營地區原名萬年縣,其開發與明鄭時代的設治和軍中有很大的關連。
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建立漢人在台地位,稱台灣為東部,
表示係明朝的政治延續,深具復明的意義,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分轄台灣南北;
其中萬年縣治設於前鋒尾,為南路統治中心,衙署在今左營舊城內。永曆十八年(1664年),
鄭經改東都為東郡,升縣為州,州治仍在左營。



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
左營慈濟宮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鳳山縣志》載,慈濟宮位於興隆莊北。
又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鳳山縣志》載,左營慈濟宮在縣署前大街。
另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鳳山縣采訪冊》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陳瓊募修,有屋三間,
廟額「慈濟宮」,廟租三十石。



慈濟宮又稱保生大帝廟,主祀吳真人,或稱為大道公。吳真人原名吳本,宋仁宗(11世紀)時,
泉州府同安縣人,精於醫術,以活人為心,以藥方濟人,廉恕不苟取,遠近皆以為神。
死後,鄉里人士肖像建廟祀之,部使者請示廟額,上勒賜「慈濟」,後歷任皇帝勒封為「忠顯」、
「英惠侯」等,自是廟宇遍於漳,泉之間,而台灣昔為瘴癘之地,且鄭氏及諸將士皆漳泉人士,
因此信仰獨盛,建廟亦早。



火獅代表物原為慈濟宮所有,其前身為保生大帝之坐騎-「黑虎將軍」,
民間為慶祝保生大帝誕辰而形成火獅的宗教儀式。慈濟宮原本就有舉辦「放火獅」活動,
火獅全身以竹枝為架,纏繞各色火炮,用紙糊獅頭為首,燃放場面熱鬧,類似鹽火烽炮。
傳說只要將心願寫在紙條上,連同火獅一起燃放,火獅即會將眾願帶到天上,不僅會為自己帶來好運氣
,並且能心想事成。



2001年,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政策下,左營區公所開始構想策劃,
並號召各寺廟聯手,共同規劃舉辦具地方特色的活動,以期將精彩左營的匠工雕刻、歷史典故,
以紀錄保留方式,及透過活動的整合,在蓮潭畔綻放出璀璨動人丰姿,吸引國人目光,
自此開啟「萬年序」年度活動的契機。  



第一年的「萬年季」活動,在策辦單位的設計下,使「放火獅」變成「迎火獅」。
其本意是為了突顯在地三大群落的參與與,一起向上天祈求左營本地的繁榮與好運。
「迎火獅」從城隍廟出發,進行踩街遊行,沿街為民眾祈福,最後在施放繽紛的煙火中,
蜂炮由火獅中心竄出燃燒,帶著大家的願望上天,祈祝願望實現。
自此,火獅已成大家公認的「萬年季」活動吉祥物。



2002年,「萬年季」活動已朝向東方廟會嘉年華的方式進行,左營當地廟宇、
學校及曾參與泰山民俗技藝團等傳統陣頭隊伍都熱情參與遊行。
「迎火獅」的遊行路線則由蓮池潭周邊延伸至左營主要街道,
經六位藝術家共同參與設計的三座火獅,於鳳邑舊城城隍廟一起出發踩街,
最後抵達風景區管理所後方帆船碼頭,以煙火、燈光、特效等,將地方傳統活動「送火獅」
儀式以全新面貌呈現。



2003年、2004年,「萬年季」活動持續策辦,知名度大幅提高,也因此受到高度的重視。
2005年,在觀光局及高雄市政府大力挹注下,「萬年季」終於獲得足夠經費擴大辦理,
一躍成為全國性的活動,名稱也由「左營萬年季」改為「高雄左營萬年季」。
其內涵更由原本的宗教節慶活動,發展為文化觀光活動,層面也擴及歷史文化及觀光遊憩,
因此帶來空前的活動人潮,創造出更多的活動效益。




攻炮城是傳統的民俗活動,也是高雄左營萬年季最具看頭的文化活動之一。
傳說是鄭成功利用攻炮城來訓練士兵在實戰場上,手擲火藥作戰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eanixyang 的頭像
    pheanixyang

    pheanixyang

    pheanix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